ARTICLES/文库
解读“阅读素养”?
2019-06-10 • 3122近可能大家都在关注各种自媒体上公布的关于《中国中小学生阅读标准》的问题,其实早在实验稿发布的时候,就有各种评论,中国人在英文阅读上缺的不是标准,而是阅读素养,这个词也是从这个实验稿上被大家广为传播,今天我们先不谈标准,我们就来认直接看看阅读素养的问题,发送本文的意思没别的,就是想告诉各位,天天听人家说“阅读素养”看看是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阅读素养的界定及评价框架的建构
不同阅读测试对阅读素养的界定不同。阅读素养可以定义为“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学生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PISA 对阅读素养的界定为: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
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则依据其对“阅读素养”的界定,确定了不同的阅读情境,即为了个人应用而阅读,为了公共应用而阅读,为了工作而阅读,为了教育而阅读;
将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语言的能力划分为五种具体的阅读任务:形成广义的、总体上的理解,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反思和评价文本的内容,反思和评价文本的形式。
这就构成了不同的阅读情境:为获得文学体验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和为完成任务而阅读。因此,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查: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联系自身、作出评价。
阅读素养测试的内容
PISA 是一个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阅读素养是其评价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ISA 每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一周期的测试重点各不相同,2000 年以阅读为主要领域进行了第一次正式评估,它将15 岁的学生确定为测试对象,2003年和2006 年,PISA 又以阅读为辅助领域进行了两次测试,2009 年,阅读又再次成为主要测试领域,共有68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在2006年也首次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
由于PISA 认为,人总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阅读书面材料的,评价要与其目标相吻合,所以,确定阅读素养评价所使用的材料的情境是很重要的。
PISA 用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即能通过文本的特征、时间、背景等基本元素,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是解释信息的能力:
即能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材料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对文本信息的正确解释;
三是反思和评价能力:
即能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联系,评价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客观反思文本的适用性、结构、风格等基本特征,识别文本材料的逻辑组织方式等。
PISA 把阅读能力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等级不仅表示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还表示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来的熟练程度。
国外阅读素养测试对我们的启示
1. 国内现存的阅读测试大多与学校课程联系密切,测评的目的往往是了解学生对学校课程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国外阅读素养测试则跳出了这一框架,将测试的重点转向了“评价学生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测试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在关键年龄阶段为进入未来生活该做何种准备的信息,即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否具备应对未来挑战所必需的能力,而这正是国外阅读测试设计思路的集中体现。
2. 国外阅读素养测试不仅关注学生的实际成绩,还将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上。因此,在评价结果的分析中,评价者要充分利用背景信息,例如,学生的性别、经济和社会背景,学生在家以及在学校的活动,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等。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评价者解释成绩,解释学生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对改善教育现状有着重要作用。
3.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我们的教育决策,也是为了改进教学。课程标准是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目标一般是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并力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但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其他目标往往被忽略,使得理念上的三维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走向了单维,使得课程目标体系在教育现实中失去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