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文库
全英文教学到底有多重要!
2017-08-17 • 4218在与越来越多的英语培训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并不能保证全英语教学,很多老师顾虑纯粹的全英文教学,学生们是否能够理解,当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否能够完成。这种顾虑来自于91reading包含精读课在内的所有课程中需要教师大量运用英文相互解释,造句,以及基于原版书内容本身而采取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策略。
在今年暑假,合作学校的校长与孩子们在亲自参加了这样的原版书精读课程之后,纷纷表示他们的顾虑多余的,同时也明白为什么这门课叫精读口语课的原因了,在这里用文字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下,二语教学中,全英文教学的课堂设计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科学根据?
如何使学习者在不使用母语的情况下进行一些二语语言输入调整以增进理解呢? 语言输入调整的方法众多,从宏观上把各类方法分为两大类: “简化”或“语言调整”、“详细解释”或“相互作用调整”。
“简化”或“语言调整策略”对输入的信息进行了句法上和词语上的简化,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语言输出的流畅性方面。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反复地运用所谓的简单语项,才能达到流畅输出该语项的目的。而在“详细解释或相互作用调整”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对方的解释以及双方的沟通,相互调整,获得更多的目的语输入,从而达到理解新语项的目的,这正是克拉申提出的“ i”到“ i+ 1”的过程。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输入调整其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习得新语项,更多的是强调交流双方通过各种策略以达到理解其语意的目的。
语言输入调整
在对一系列的话语, 如教师话语、照顾性话语、针对外国人的话语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把语言输入调整策略具体分为三大类:
1.语言调整策略
语言调整策略在音位、音韵、句法词法、语义等方面都做了一些简化。在语音方面: 说话速度放得更慢,停顿更多,说话者更注意发音及重音,使用的语调也比较高并且更夸张;
所用的句子中,语言形式更完整并且避免使用缩约语等; 在词法句法方面: 句子结构完整、流畅、短小、简单,词语顺序规范,避免任意组合,语法关系明显,更多的使用现在进行的动词标记,多用问句,但少提“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多提只需回答“是与否”的问题;在语义方面: 有明显的语义关系标记,多使用动词和名词,少用短语、代词,少用虚词,多用实义动词。
2.交谈调整策略
在交谈调整策略中,交谈双方会对以下两个方面作一些调整,并且双方在这些方面会有更多的主动调整。
第一,交谈内容方面: 谈论的话题被局限在更窄的领域并有可预见性,双方对话题的处理更为简约,更多的谈论本次精读的原版书当中,当时、当地发生的事。
第二、转移话题,经常用提问的方式引起话题,更多的重复自己或他人的话,常常检验对方是否理解,经常要求对方澄清自己的话语,对语句进行扩展,并对难句进行分解。
3. 交流策略
交流策略指的是交谈双方借助于对事物的大概描述(由于受制于个人的语言能力,无法对事物进行确切描述) ,编造新词语,迂回阐述,实物指代,运用体态语言以及对较难的话题采取回避、放弃等,以达到理解的目的,从而便于双方进行交流。
结 论
在二语习得环境下,交流双方运用英语语言输入调整策略来维持交谈,一旦交谈得以继续,学习者就能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也就有更多的输入被吸收成为二语知识。
根据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人脑中存在一种语言习得机制 ,当学习者接受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并吸收成为二语知识储存在大脑中时,语言习得机制便会处理这些信息并自动生成语法,然后输出正确的书面或口头话语。
这一理论解释了一个孩子学语言的过程。孩子接受的语言输入是照顾性的话语 ,是一种做过调整的简化过的语言,也就是说是一种并非十分严谨的话语。这种话语可以被理解并被吸收成为语言知识贮存于孩子的大脑中,经过语言习得机制的处理后这些信息成为正确的语言输出。
因此,一个孩子一般在5岁之前便可说比较标准的母语了,而一对聋哑父母的孩子尽管可以从电视广播里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但他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照顾性的语言输入,他的语言环境不如别的孩子好,因此他的语言发展非常缓慢。这说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现在接触目的语的手段很多,例如原文的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电台、广播等,但这些媒介输入的信息(不可理解的输入)使学习者无法完全吸收,因此也就很难使习得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输入的质量是可以人为操纵的,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运用种种策略使其得到优化。这一点对于课程设计者、教材编写者、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有责任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更别说与线下外教平台去竞争了!你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给我们的留言!